地暖系統采暖方式的發展歷程
時間:2019-04-01 16:56:00 來源:博容節能 閱讀數:0次
地暖系統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取暖生活方式,地暖系統出現至今已經超過一百年,地暖系統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鄭州博容公司就以編年史的方式來說一下地暖系統經歷的幾個發展階段:
地暖系統的起源
地暖系統的起源
現代地板輻射采暖開始于1907年,英國教授Arthur H.Barker發現將熱水管道埋入地板,可以達到很好的采暖效果,并首先申請了輻射采暖的專利。同時代的原蘇聯工程師亞希莫維奇也在俄國完成了十幾個輻射采暖系統,隨后,輻射采暖在歐洲普通建筑中得以大規模采用。
地暖系統的初始階段
1937年,美國Frank Lloyd Wright在一棟名為Johnson Wax的建筑中安裝了輻射采暖系統,截止1940年,美國建筑名錄上記載了8棟安裝輻射采暖系統的建筑,包括學校、住宅、教堂、辦公樓和飛機棚。
地暖系統的快速發展階段
20世紀70年代,隨著化學建材工業的發展,一批柔韌性好、強度高、抗沖擊且具有一定耐熱能力的化學管材的問世給地板輻射采暖帶來了生機。另一方面,隨著建筑節能技術研究的深入和應用、材料保溫性能的提高,使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大為改善,從而使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供水所需溫度不需很高即可滿足人的舒適性要求。這些有利因素為輻射采暖方式提供了突破性的發展機遇,輻射采暖技術重新開始吸引世人的關注,并獲得極大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期,瑞士GEOGRE、FISSHER公司利用美國SHELL公司尖端化學材料聚丁烯為原料生產出PB管材,開創了輻射采暖使用塑料管材的先河。接著又出現了各類塑料管材(如:地暖分水器雛形),這些小口徑的管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能夠彎曲呈盤狀應用,能夠在輻射地板內無縫地整管安裝,大大提高了輻射地板整體可靠性,解決了漏水的技術問題。低溫熱水輻射采暖技術由此贏得了世界各國開發商的興趣,紛紛大力推廣,并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同期在德國,一種新型的兼具冷輻射功能的毛細管網冷輻射技術開始出現。
地暖系統的冷暖融合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后輻射供冷與空調送風技術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輻射供冷的冷量和冷凝水問題,使輻射供冷的應用區域得到廣泛延伸。在德國,先后經過了柏林科技大學的Herrmann Rietschel學院、Fachinstitut für Klimatechnik (空調技術專業機構)、Gies-sen TFH (技術專業大學) 、斯圖加特科技大學歐洲標準檢測中心、Fachinstitut Gebäude-Klima e.V. (建造氣候分析站的專業機構)等的檢測和測量;后來一直采用歐洲通用DE 德國“DIN4706”毛細管標準。至此,冷暖輻射形成融合趨勢,加上熱泵技術的發展,使的供暖供冷使用可再生能源成為現實,推廣面積逐年增加。
地暖系統的高效節能階段
2002年,美國能源部將輻射吊頂列入美國當今和未來15項空調節能技術之一。隨著人們對石化能源消耗的加劇,世界各國紛紛加大了對末端技術的研究,期望找到一種方式可以利用新能源進行供暖。
2009年,在中國,一種地面輻射采暖系統管道鋪設模板的發明專利申請,該模板與直徑10mm管組成的地暖末端具有高效地散熱效率,使得地暖系統供水溫度降至35℃,具有同毛細管網供暖系統相似的功能,被稱為“高效末端”。并在2010 年沈陽舉行的中國供熱節能經驗交流會上,江億院士高度評價說 “高效末端”是暖通節能的關鍵,在建筑節能中的地位僅次于建筑物本身的保溫隔熱。”并且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技術的逐步完善,這種高效末端與熱泵機組的搭配,系統使用穩定,綜合能效比高,使可再生能源完全可以應用于建筑供暖和供冷。至此,冷暖輻射系統也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上一篇:地暖系統核心供暖設備之壁掛爐
下一篇:地暖系統的清洗和維護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