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系統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時間:2019-04-01 16:38:15 來源:博容節能 閱讀數:0次
地暖系統會因多種原因產生不規則裂縫,而地暖地面裂縫通常在填充層混凝土澆筑后一個月左右發生。出現的位置大多在內墻角、門洞陽角呈45°斜裂縫、南向帶陽臺的落地門窗室內一側地面沿門坎邊或離門坎邊約20cm處沿房間橫向開裂(北向房間未發現)、面積較大的房間(≥20m2)或進深大(≥5m)的敞開式過廳中部有縱向或橫向裂縫、少數房間沿脹縫處有不規則裂縫、部分房間內有不規則空鼓開裂。以下由博容公司小編來為你分析地暖系統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地暖系統裂縫產生的原因
通過對裂縫的觀察和對部分裂縫進行局部破損檢查,產生裂縫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 門洞陽角及房間陽角45°斜裂縫:大多是脹縫遇門洞中止,房間陽角處脹縫未圈通,在填充層混凝土硬化時該部位因應力集中引起的構造裂縫。
2、南向大房間、敞開式過廳中部裂縫及南向陽臺門坎邊裂縫:大多因房間中部未設脹縫(按規定每30-40m2設一道)或門坎邊漏設脹縫,在陽光照射下房間地面溫度不一(常照陽光處高,照不到處低)引起的溫度裂縫。
3、沿房間脹縫處裂縫:主要是脹縫內保溫苯板條不到位(苯板條連接處有空隙)或苯板條高度未超過填充層混凝土表面,在填充層細石混凝土施工時,面層混凝土(或砂漿)與周邊墻身粘結在一起,當砂漿或混凝土硬化時引起的干縮裂縫。
4、部分房間不規則空鼓開裂:既有設計原因,也有施工原因。如填充層混凝土厚度偏小(≤40mm),脹縫間距過大,填充層細石混凝土未設抗裂鋼筋網片,以及細石混凝土坍落度過大(>50mm),面層抹壓不密實,鋼筋網位移,養護不足等施工質量缺陷造成的空裂。
雖然地暖地面產生的不規則裂縫不屬結構裂縫,對工程結構的安全使用不會造成危害,但對工程竣工驗收和住戶使用而言,確實是實實在在的質量缺陷需要解決。
二、預防地暖系統裂縫產生的措施
針對上述原因,在地暖地面施工中應該采取了以下治理措施:
1、認真編寫施工方案,有針對性地確定治理措施。經報監理、建設方會審批準后實施。實施中加強對管理和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加強對關鍵工序的檢查驗收,先做樣板間,符合要求后再施工。
2、加強與設計、建設、監理方的溝通協調,取消20mm水泥砂漿找平層。將填充層混凝土厚度由原設計的40mm細石混凝土調整為50-60mm,面層改為原漿。
3、抹光壓實:填充層混凝土表面增加抗裂鋼筋網片或將地暖供熱管由固定在鋼筋網片上調整為用塑料“U”型卡固定在苯板上。鋼筋網片改為抗裂使用,南向房間面積超過20m2或進深大于4m的敞開過廳中部增設脹縫。
4、脹縫沿內墻周圍留設,并與房間內增設的脹縫圈通。地暖混水系統供熱管敷設并經試壓合格后,沿墻身鋪貼厚8-10mm高出地暖混凝土面層不小于10mm的保溫苯板條,接縫處不留空隙,并分段用膠帶與墻身粘貼(接縫也用膠帶粘貼)。門洞陽角、內墻陽角、陽臺門坎等部位不得漏設、假設。填充層混凝土施工前,由項目質檢員逐間檢查,符合要求后,報監理驗收,并辦理隱蔽驗收記錄。
5、填充層混凝土分兩次施工,第一次30mm先將地暖管包裹,初凝前墊好鋼筋網片,再澆30mm細石混凝土。
6、細石混凝土的坍落度嚴格控制在50mm以內,使用商品混凝土時,進場后會同廠方、監理、建設方等有關人員進行現場坍落度驗收,每臺班抽查不少于4次,合格后才能使用,并做好記錄,同時按規定每樓層至少留一組標養抗壓強度試塊,以檢測填充層混凝土的強度。
7、細石混凝土澆筑時,用小推車沿架空鋪設的運輸道倒在竹膠板上,再用鐵锨鏟到所需位置,嚴禁直接將混凝土傾倒在地暖管上。
8、細石混凝土的振搗采用鐵滾子反復輾壓和墻身(角)處用鐵锨、鐵抹子人工拍實相結合,直至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嚴禁使用機械振搗,避免地暖管位移或受損。混凝土澆筑時安排鋼筋工跟班作業,及時用鐵鉤上提鋼筋網片確保其位置正確,混凝土面層利用原漿抹光壓實,壓實后用毛刷拉毛。
9、細石混凝土嚴禁采用蓄水養護,防止養護水經脹縫存積在聚苯板隔熱層內。混凝土終凝抹壓后及時覆蓋塑料薄膜(保濕)或覆蓋濕草袋(麻袋或濕鋸末)進行保濕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每天安排專人進行巡檢并及時補濕。
10、加強成品保護,在填充層細石混凝土澆筑時,專人進行檢查地暖供熱管壓力情況(必要時進行補壓),保持管內壓力符合規范要求(工作壓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a),以利供暖系統的正常使用。填充層混凝土養護期間,門窗洞應進行封堵,嚴禁非養護人員隨意進入損壞面層。
相關內容:地暖漏水的處理方法 判斷地暖漏水位置的方法
相關內容:地暖漏水的處理方法 判斷地暖漏水位置的方法
上一篇:地暖系統中常見名詞術語匯總